查看页面

总经济师的糊涂账 ——江西南昌发改委原总经济师柳华严重违纪问题剖析

他年幼时患小儿麻痹,十几岁才可以拄着拐杖走路。几次参加高考,都因体检问题没被录取。他没有放弃,直到24岁,大学体检政策放宽,才得以考入江西大学经济系。

担任领导职务后,身边多了老板们的恭维,他逐渐放松了防线,不良思想开始滋生蔓延,个人私欲开始膨胀。他有时问自己:“工作这么辛苦、业绩这么突出,就不能犒赏自己吗?”

“我的这些行为,损害了党的形象,抹黑了干部形象,也让自己由儿子的偶像变成了他痛恨的贪官。”他悔不当初。

柳华,男,汉族,1961年出生。他一岁半时患小儿麻痹,十几岁才可以拄着拐杖慢慢走路。几次参加高考,他的成绩都过了重点线,却因体检问题没被录取。他没有放弃大学梦,一边工作一边参加高考,直到24岁,大学体检政策放宽,才得以考入江西大学经济系。1989年,他大学毕业,因成绩特别优异,被南昌市政府特批进入市计划委员会工作。

柳华勤奋努力、刻苦钻研,很快就成为业务骨干,成为南昌市发展改革领域许多重大决策的重要参与者。但是,随着职务晋升、权力增大,他却丧失原则、突破底线,最后身败名裂。

小节失守 跌倒在人情往来

柳华堕落的第一步,是从收红包开始的。在他担任规划处处长时,某老板逢年过节都会送红包,每个红包200元。柳华一开始比较抗拒,但老板每次以“给小孩花”的说辞,让他放下了戒心。收了一个人的,就会收第二个人的。等他渐渐习惯后,再收别人钱财的时候,就没有了起初的紧张。就这样,一个个小红包,撕裂了柳华的思想防线。

2011年,柳华担任市发改委总经济师,分管发展规划编制、服务业引导资金评审等工作。一些老板为取得引导资金,将小小红包变成了装着上万元的厚厚信封。拿了这些钱,柳华就会给他们出谋划策,让他们“合法”地领到上百万元的引导资金。

在这些老板看来,他们的投资得到了回报,而柳华也成为他们的俘虏。“担任领导职务后,来走动的老板就多了起来,在他们的恭维声中,我逐步放松了防线,不良思想开始滋生蔓延,个人私欲开始膨胀。有时会问自己,工作这么辛苦、业绩这么突出,就不能犒赏自己吗?这些想法一旦形成,就像毒蛇一样逐渐吞噬了我的理想、道德和良知。”柳华在忏悔书中写道。

自我麻痹 沉迷于疯狂敛财

贪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反腐败高压态势让他受到不小震动。但在欲望面前,他没有收手收敛,而是用更隐蔽的手段谋取更大的利益。

2013年年底,柳华看中了一家接受过他“帮助”的某公司开发的别墅,就要求该公司按七折的价钱卖给他。不久后,柳华担心因购房款明显低于市场价被查出来,于是找第三方与该公司签订一份假的业务合同,通过第三方将折扣款78万元转交给自己。

2011至2017年期间,柳华找到一个熟悉的老板成立在自己监管范围内的协会,通过协会收钱,他自己当幕后“老板”。“他找到我,要我出面成立南昌市服务业发展促进会和南昌市低碳促进会,承接相关业务。”南昌市某老板承认说,“这些协会,实际上就是帮他洗钱,比如,通过协会为他套取巨额课题费,收取服务业资金领取单位回扣等。”

“通过协会洗钱、收钱,我觉得非常隐蔽,钱没有直接经我的手,也不是存在我的账户上,因此侥幸心理战胜了理智,越陷越深,不能自拔。”柳华说。

昔日儿子偶像 今为众人不齿

审查发现,柳华生活简单,对金钱本无过多追求。但自2006年他和妻子离婚后,儿子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,他逐渐产生了“遗泽子孙”的想法,疯狂地为儿子敛聚财富。

算得清城市建设发展大账的他,却算不清个人的经济账、亲情账。关爱家庭,疼爱子女,本是人之常情。但是,怎么爱,心态不同,后果也截然不同。在柳华看来,退休时能留给家人的最大财富,不外乎是一笔巨款。

“想到今后儿子在大城市工作压力能小一点,自己的老年生活能体面一点,我有时候下不了决心收手。我的这些行为,损害了党的形象,抹黑了干部形象,也让自己由儿子的偶像变成了他痛恨的贪官。” 柳华悔不当初。

今年4月,经南昌市纪委常委会议审议并报市委常委会议批准,柳华被开除党籍、开除公职,并被移送司法机关。

得失,伴随人的一生。面对得失谁都要权衡取舍。有人将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,做到不贪婪、不患失;也有人把一己之私看得比纪律法律更重,把自己算进了监狱。柳华案件再次警醒党员干部,要仔细算好三笔账、始终坚持三原则:算好利益账,坚持正确的利益原则;算好法纪账,坚持法纪原则;算好良心账,坚持良知原则。

  • 主办单位:中共德庆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德庆县监察委
  • 联系地址:广东省德庆县德庆大道德庆县委大楼
  • 备案编号:粤ICP备17087001号-1
  •  粤公网安备 44122602000113号